多款 UI 設計軟體圖示排列於裝置畫面上,包括 Figma、XD、Sketch 等。

UI 軟體到底該用中文還是英文?

在使用 Sketch、XD、Figma 等設計工具的過程中

──談談我們實務中的混合命名策略
在過去的 UI 團隊協作中,**「圖層與元件命名該用中文還是英文」**這個問題,是我們討論最多次的主題之一。一派認為:「使用英文命名才顯得專業。」但我們的觀點是:中文是我們的母語,在設計流程中,中英文混用反而更直覺、更高效。


🔧 為什麼我們選擇中英混合命名?

我們的基本原則是這樣的:

  • 設計階段以中文命名為主,讓視覺與溝通更直觀。
  • 交付階段再統一轉為英文命名,保持工程端一致性與程式碼可讀性。

在實務上,這樣的命名方式大幅提升了我們與 PM、企劃、甚至客戶的溝通效率。

例如:
主選單_btn
登入按鈕_btn_login
圖片容器_wrapper

🧪 團隊經驗分享

我們曾特別與 RD(工程師)主管討論命名問題,對方的回應是:「其實我們都看得懂,不會造成困擾。」我們一度也嘗試全面英文命名,結果發現反而不便:許多圖層、組件其實並不會交付給工程師,若全部用英文命名,反而讓團隊內部多了不必要的猜測與判讀成本。某些命名過於詳細、或為了英文化硬湊,反而變得「落落長」。不但難以快速瀏覽,也降低維護效率。有趣的是,我們後來參考了中國如「支付寶」的 UI 文件,他們的做法也與我們相似:只有需要交付給工程端的項目才使用英文命名,其餘則中英文混用,以提升設計團隊協作效率。

支付寶 UI 設計檔案畫面,顯示圖層與元件命名採用中英文混合方式。
支付寶 UI 設計檔案截圖,顯示元件與圖層多採中英文混合命名方式,提升設計與開發溝通效率。

🤖 那 GPT AI 怎麼看?

根據 AI 的建議,其實不需要拘泥於全英文命名:Figma、Sketch、XD 等主流設計工具都能完全支援中文、英文、日文、emoji 甚至符號組合。


📋 使用中文命名的優缺點

✅ 優點

  • 華語團隊更容易理解與溝通
  • 提案給客戶時更清晰
  • 跨部門(設計/PM/行銷)溝通設計細節更直覺

⚠️ 缺點(視情況)

  • 部分程式導出工具(如 Zeplin)或插件建議使用英數命名
  • 跨國合作或英文為主的開發團隊,仍需轉為英文
  • 中文命名可能無法支援拼音模糊搜尋(如打 nav 找不到「導覽列」)

💡 命名策略實例:中英混合更高效

命名方式範例
中文 + 類型主選單_btn、商品列表_wrapper
英文 + 中文說明navBar_主選單、btn_確認
emoji 輔助🎯 CTA按鈕、📦 商品卡片

🧭 實務建議:交付前統一命名即可
如果你是設計主導者、或負責專案的主設計師:
✔️ 團隊內使用中文讓設計意圖更清楚
✔️ 交付給工程師時,再統一為英文+模組化命名規則
這樣能兼顧設計端與工程端,效率與專業並存。


✅ 中英混合命名的三大優點

  1. 溝通效率高:  中文命名讓設計師、PM 之間的對話更順暢,視覺意圖一目瞭然。
  2. 交付更清晰:  將 icon、元件、按鈕等需要工程實作的部分統一英文命名,避免混亂。
  3. 維護方便:  命名一目了然,清楚區分「交付用」與「內部用」,便於日後查找或迭代。

💬 總結

中英文混合命名 ≠ 不專業,反而是一種貼近實務、重視溝通效率的設計方法。它同時兼顧團隊協作與開發需求,具備彈性與結構性,是我們實測後非常推薦的命名方式。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