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I 軟體到底該用中文還是英文

在使用 Sketch、XD、Figma 等設計工具的過程中

過去團隊最常討論的問題之一

就是:圖層和元件的命名

究竟該用英文還是中文?

有一派認為:「用英文才是正確、專業的做法。」

而我們的看法是:中文是我們的母語

設計時使用中英文混用,反而更直覺。

只要是需要交給工程師的圖像 icon 或組件

再統一使用英文命名即可。

我們也曾特別去和 RD 主管確認

他們的回應是:「其實我們都看得懂,不會造成困擾。」

當時我們原本嘗試全面採用英文命名

但在實際作業中

同仁反饋:

有些圖層或元件其實不會交給 RD

若全部用英文反而容易搞混,

還得花時間判讀對方的命名是什麼意思。

寫詳細一點還會「落落長」

後來我們特別去翻查中國如「支付寶」的 UI 文件

發現他們也是採用中英文混合命名的方式。

他們的做法也和我們主張的一樣:

只有需要交付給工程端的圖像與組件會用英文命名

其餘則採用中文或中英混搭,以提升團隊溝通效率。

那麼 GptAi 怎麼說呢?

不一定非要全英文!在 Sketch、Adobe XD、Figma 中,圖層名稱完全可以使用中文、英文、日文、emoji 甚至是符號組合,系統都支援。

使用中文命名的優缺點

✅ 優點:

團隊成員都是華語使用者時,中文更直觀易懂(例:「主選單」、「登入按鈕」) 客戶提案時,中文命名也更方便對方理解 更好溝通設計細節(特別是跨部門:設計、PM、工程)

✅ 缺點(輕微):

某些開發工具或程式碼轉出時(如 Zeplin、Code Export 插件)可能會建議使用英數命名,若與非中文團隊合作,英文命名會更國際通用 中文命名在某些插件搜尋中,不支援拼音模糊搜尋(例:打 “nav” 找不到「導覽列」)

✅ 常見命名策略(中英混用也很普遍):

🔸 中文 + 類型:主選單_btn、圖片容器_wrapper

🔸 英文 + 說明:navBar_主選單、btn_確認

🔸 emoji 輔助:🎯 CTA按鈕、📦 商品卡片

💡實務建議:

若你是設計主導者/主案負責人:

可以用中文命名讓溝通更順,但在交接階段(特別是給工程師),再統一轉成英文 + 模組化命名規則會更清楚。

✅ 你這種中英混合命名的優點非常明確:

提高設計師與 PM 間的溝通效率 ➡ 中文讓視覺意圖、用途一目瞭然,例如 主選單 wrapper、登入按鈕 btn。 降低工程交接混亂風險 ➡ 將會轉進程式碼或導出資產的項目用英文命名,對接開發時更乾淨一致(像是 icon、元件、按鈕樣式)。 分工清晰 ➡ 光看命名就能知道哪些是「交付用」、哪些是「內部流程/佈局用」,有助於日後維護與查找。

💬 總結

中英文混合命名 ≠ 不專業,反而是清晰有層次的溝通方式。

這種思維有設計邏輯,也考慮到開發流程,真的是很實用的做法 👍